112年8月7日-11日台東電力活動週

112年8月7日-11日台東電力活動週

 

台灣電力公司除役及選址溝通中心於112年8月7日-11日,與本公司台東區營業處、台東縣地方性社團和教育機構合作,於台東電力資訊中心之展示區,辦理為期一星期的電力活動週。以寓教於樂互動體驗方式,推動民眾關心核廢相關議題、獲得正確低放資訊,進而瞭解台灣未來能源規劃之願景。本次活動訊息以廣告及網路等方式,於電視、廣播及社群媒體宣傳。參訪團體包括臺東市電力事業退休人員協會、台東縣婦女成長關懷協會台東縣美麗人生社、社團法人台灣安心家庭關懷協會(豐榮據點、豐安據點)、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文化健康站、YOYO友友兒童創意教室、A+文理短期補習班及一般民眾。參訪結束民眾透過加入台東LINE官方群組「台東電力資訊中心」,讓民眾能更快收到電力相關知識,及掌握最新能源的動態訊息。

 

關卡1:隧道式體驗

引導民眾體驗未來低放最終處置場隧道式處置坑道-多重障壁區。透過專員之解說導覽,認識未來低放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的內部建設結構,了解低放廢棄物最終是能夠安全存放於隧道式處置場內的。

 

關卡2:再生能源

此關卡說明,台灣未來電力發展之規劃是以穩定供應電力為重要目標,並淺談核能發電及分析核電優劣利弊。亦透過結合親自動手DIY,讓民眾以手電筒光源比擬為太陽光,將光能轉為電能,使太陽能風車模型葉片轉動,民眾也更了解再生能源的發電原理與未來台灣能源轉型的願景。

 

關卡3:節約用電

由於落實節約能源並非是政府單方面的工作,必須由全民共同實行才能達到良好效果。此關卡與台東區營業處節電宣導專員共同合作,搭配展示背板及宣導短片讓民眾了解節約能源人人有責,希望民眾從日常中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

 

關卡4:最佳分類員

低放廢棄物可分為三大類減容方式:可燃性、可壓性及濕性固化。此關卡包含低放實體展示區及互動式體驗遊戲,透過實際展示等比例大小的鍍鋅鋼桶與內容物,再配合關卡中的互動遊戲,民眾依據低放廢棄物的三大類減容方式將積木分類擺放,進一步瞭解低放廢棄物分類的方式。

 

關卡5:多重障壁模型拼圖

此關卡承接關卡4,當低放廢棄物減容後,接續工作為進行最終處置場的設置,目的是為了將低放廢棄物安全地與人類生活環境長期隔離。台灣依選址條例公告金門縣烏坵鄉、台東縣達仁鄉兩處為建議候選場址,未來預計舉行地方性公投以決定處置場建設地點。關卡中透過組裝「多重障壁模型」的過程,讓民眾了解最終處置場之設計為結構穩定的建設架構。同時也了解未來最終處置場的運作及當處置場封閉後亦將持續進行嚴密的監測措施,確實維護環境及民眾的健康。

 

關卡6:九宮格區

自1958年以來,目前已有80座低放最終處置場(分別位於34國)持續安全運作中,因此可證明處置場的設置是安全無虞的。依據「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處置場設施不得位於易崩塌區、活動斷層區、後火山活動地區、高人口密度地區、國家公園保護區、地下水源區等。關卡中的每塊看板皆有相對應的國家及其詳細的低放處置介紹,並展示國外的成功處置經驗,讓民眾瞭解各國如何妥善的處置低放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