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9月6-8日從科技物到科棄物—核廢選址工作坊「恆春半島:青年能源踏查之旅」

112年9月6-8日從科技物到科棄物—核廢選址工作坊「恆春半島:青年能源踏查之旅」

 

從科技物到科棄物—核廢選址工作坊「恆春半島:青年能源踏查之旅」,為3天2夜之公共對話營隊,活動資訊刊登於政大「創新民主中心」臉書等平台,本梯次報名活動學員共60名參與,學員來自各校之高中生、大學生。

 

1.議題座談(1):核能發電在台灣——談核能電廠與地方共生共融大事紀

本座談邀請第三核能發電廠模擬中心陳主任新儒、 第三核能發電廠供應組經理兼公關課督導張經理憲淮主講。從核電廠一線工作者的角度分享核電廠在地方的大小事,以及從技術專業出發,探討如何透過團隊維運電廠的運作,並分享如何組織公關組跟地方居民溝通協調,讓此鄰避設施與地方共生共存長達一甲子。

 

2.南展館參訪:

學員參訪位於恆春的台電南部展覽館,館內有動態及靜態展示、多場次的3D電影播放。透過導覽,學員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核電的發展情形、輻射科技、環境監控、高低放廢棄物處置方式…….等,最後學員參觀了等比例的核電廠燃料棒模型,實際地感受小小的鈾燃料,透過一連串的能量轉換,生成家中可以便利使用的電能。

 

3.議題座談(2):我的家我來守護——談經濟起飛下地方居住權的光與影

本座談邀請恆春半島核三廠除役關注小組成員、良食糧十農坊老闆張清文先生,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前主任林彤小姐主講。探討從地方居民、社區及組織工作者的角度,分享在國家政策下,被掩藏的居住權、環境人權該如何兼顧?身為一位公民,我們該如何以自己的行動去關心及影響公共政策的發展呢?

 

4.龍水社區生態、恆春古城導覽,瓊麻工業展示館參訪

本行程透過在地解說員導覽,深入了解恆春當地的歷史、人文背景,了解居民是如何在這座純樸的小鎮打拼、安居樂業至今。跟隨解說員腳步,學員實地對於本地植物生態的樣貌有了基本認識,特別是這項早期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作物-瓊麻,隨著瓊麻產業由興盛到衰弱,是否現在的恆春已經找到了新的出路呢?

 

5.議題座談(3):環境人權辨正——談行政管制與民眾參與的進與退


本座談邀請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林律師柏辰,靜宜大學公法講師、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賴律師秉詳主講。同時也特別邀到請最高監察機關服務的施監察委員錦芳擔任主持,從小屏東出身的她,曾擔任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與學員交流了從地方一路任職到中央的心得!講座中探討政府管制手段的目的,不只可以維持生態的美麗(例如:墾丁國家公園),也可以框定令人排斥的鄰避設施(例如:核廢料貯存場),透過上述在地脈絡的個案分享政府為何要管制?而民眾又可以哪些行動參與相關類型的公共事務?

 

6.核廢選址工作坊:

本工作坊由政治大學創新民主中心杜主任文苓擔任主持,學員們化身成決策中重要的一份子,透過模擬「能源國」針對核廢料選址所設計的公聽會、說明會、正式與非正式協商過程等,以公投選出核廢最終處置場址,經歷一套簡易但完整的選址流程。學員們對科棄物選址決策中,各個利害關係人的立場有更多想像與理解。本場次特別邀請到醫師出身,長期關注人文社會發展,且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付出行動的林監察委員郁容,一起跟學員交流,對核廢選址的困境提出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