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8月原子能名詞的小典故

110年8月原子能名詞的小典故

雷得(Rad)

雷得(Rad) 是之前表示吸收劑量的單位,取代了更早前使用的吸收劑量單位雷卜(Rep),然而目前已被新的單位「戈雷」所取代。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於1953 年第7 屆國際放射學代表大會中採納使用雷得一詞。雖然在1951 年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會議中,已決定需要一吸收劑量的單位,而且至少於30 年前,已使用雷得作為老鼠腫瘤的有關單位,但是在1953 年會議前並無任何相關討論的紀錄文件。選用雷得作為吸收劑量單位的原因,亦未由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提出說明解釋。

另外有關雷得是輻射吸收劑量(Radiation Absorbed Dose) 首字母縮寫字的說法也廣為流傳,與當時有許多首字母縮寫字例如雷卜,雷伯(reb) 及侖目(rem) 等而顯得合理可信,但是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並未做任何的解釋,所以雷得應該不是首字母縮寫而創造的名稱。有關此一議題,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榮譽主席羅瑞斯頓 • 泰勒博士(Dr. Lauriston Taylor, 美國物理學家,1902-2004 年) 於1990 年指出:「雷得這一名詞,只是很簡單的由它本身字母形成的字,由於經常被不當的提及,說是輻射吸收劑量的縮寫,這根本是不正確的。」

RADIAC

RADIAC 是1940 年代末期的軍隊用語,其正式的說明是指用於建立防禦的放射性儀具,此一名詞在軍隊字彙中是由輻射偵測指示與計算(Radiation Detection, Indication, And Computation ) 數個字的字首所組成的。由於此一說法的曲折費解,就如同許多其他首字母縮寫字一樣令人難以相信,特別是此字的前5 個字母與輻射一詞前5 個字母完全相同,毫無疑問是先有了字再去找說法,也就是先射箭再畫靶的。

K–25

K-25 是指二次大戰期間建立於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氣體擴散方式製造濃縮鈾的工廠,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屋頂建築物,占地約47 英畝。名字中的K 字或許是源自負責興建此建築物的凱洛格(Kellogs) 建築公司的凱萊斯(Kellex) 子公司,而25 可能是與二次大戰期間以25 來稱呼鈾–235 有關,而鈾–235 正是此工廠濃縮程式的產品。例如鈾–235 的原子序是92,而其質量數是235,故簡稱25;鈾–238 的原子序是92,而其質量數是238,故簡稱28;鈽–239 的原子序是94,而其質量數是239,故簡稱49。當然也有可能K-25 僅僅是為了保密的代碼,而不代表其他任何意義。

另外一個常見的解釋,說K-25 代表的是該設施在地圖上的位置,就如同二次大戰期間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另外兩座重要設施X-10( 石墨反應爐) 與Y-12( 電磁法同位素分離廠) 命名方式一般。只是這種以字母序列的說法有一個問題,就是X-10 距離K-25 比距離Y-12 廠反而近一些,而且在二次大戰期間為了保密,實在不太可能以地圖座標來命名相關的設施。

K-25 設施(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戈雷(Gy)

戈雷為吸收劑量的單位,代表在國際制中每公斤吸收1 焦耳的能量,此名詞取代了之前用的吸收劑量單位雷得。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於1975 年8 月致函給多家期刊表示,度量衡大會已接受委員會的建議,採用戈雷作為吸收劑量的單位。委員會說明路易士 • 哈羅德 • 戈雷(Louis Harold Gray, 英國物理學家,1905-1965 年) 對輻射劑量學中重要的布拉格- 戈雷原理的貢獻,如此命名並無損於戈雷曾擔任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副主席的職位,頗有內舉不避親的意思。

保健物理(Health Physics)

保健物理是針對輻射防護領域的用詞,其名稱的適當性曾引起了一些爭論。保健物理的名稱開始於1942 年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然而並不確切知道是誰或為什麼取了這一名稱。最可能的是由羅伯特 • 史東或亞瑟• 康普頓(Arthur Compton, 美國物理學家,1892-1962年,獲得1927 年諾貝爾物理獎) 擲銅板決定的名稱。史東時任健康部門主管,而保健物理是其所屬4 個組之一,康普頓則擔任冶金實驗室的負責人。

亞瑟 • 康普頓(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曼哈頓計畫

原子彈計畫的正式法定名稱是曼哈頓區,或稱曼哈頓工程師區,而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 是正式術語的一種普及變化用語。由於陸軍工程師兵團總體負責原子彈計畫,而兵團之下是分為區,所以在兵團下的組織被賦予此計畫時會用新的區來命名,這些區的命名通常是以其所在的都市為名。最初負責建立此計畫組織架構者是傑姆士 • 馬歇爾(James Creel Marshall, 美國陸軍工程師兵團,1897-1977 年) 上校,他是紐約州雪城區的負責人。選擇曼哈頓區作為名稱是馬歇爾上校與萊斯利 • 格羅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 1896-1970 年, 畢業於西點軍校,二次大戰期間主持曼哈頓計畫,中將退役) 於會議中決定的,而後者將接管此計畫。

格羅夫斯於1962年回憶說:「在討論中有考慮使用諾克斯維爾( 註:位於橡樹嶺東邊的城市)做名稱的可能性,決定用曼哈頓是因為馬歇爾的主要辦公室最初是位於紐約市」。格羅夫斯提及的辦公室位於百老匯270 號,很接近紐約市政大廳,街對面公園內有座居里夫人紀念館。數月後曼哈頓區的總部遷至橡樹嶺一幢名為「城堡」的建物中,主要是因為工程師兵團使用城堡作為其標誌。剛開始時馬歇爾爭論計畫名稱應為發展替代物質(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 DSM),然而格羅夫斯反對此一名稱,因為他覺得這會引起許多的猜疑。儘管格羅夫斯反對,原子彈計畫開始的一段時間仍混合使用DSM 與曼哈頓區兩個名稱。

左為傑姆士 • 馬歇爾,右為皮萊斯利 •格羅夫(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放射性( 輻射) 安全官

放射性( 輻射) 安全官(Radiological (Radiation) Safety Officer) 是指1940 年代末期,美國在太平洋核武測試時負責放射性安全軍官的職稱,放射性安全官最早使用於第7 號聯合專案,此組織於1947 年成立,目的是監督在馬紹爾群島的埃內韋塔克環礁執行核子試驗的砂岩行動,其管制法規中說明:「允許之放射性曝露為每24 小時0.1 侖琴,於特殊狀況下,其科學主任及放射性安全官可授權總曝露達3 侖琴。」軍事史學家巴頓 • 哈克(Barton C. Hacker) 於1994 年指出,在此管制法規中的謹慎用字,目的是遷就軍隊與科學界參與人員在核子測試中經常意見相左的情況。放射性安全官代表軍方,堅持對放射性安全有最終的權威,而科學主任代表民間的科學家,需經常進入污染區,執行實驗並做相關的輻射量測。

物理學家卡洛 • 弗洛曼為第7 號聯合專案的科學主任,而詹姆斯 • 庫尼(James P. Cooney) 上校為陸軍醫療部人員,擔任放射性安全官的職位,庫尼的職位與斯塔弗得 • 瓦倫上校在1946 年第1 號聯合專案於比基尼十字路口試驗(Operation Crossroads) 中的職位相當,瓦倫在該專案中擔任放射性安全顧問的職位。有時候曾企圖區分有關軍隊為了安全的目而執行放射性量測,以及民間為了科學的目的而執行的輻射量測,然而即使在太平洋區核子測試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軍隊仍比較希望用放射性而不用輻射一詞。

資料來源:“Why Did They Call It That?”, Paul Frame, The Origin of Selected Radiological and Nuclear Terms

出處:核後端雙月刊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