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8月8日 暑期科普夏令營: 福豐國中 STEAM & 創意科學探究實作

112年8月8日 暑期科普夏令營: 福豐國中 STEAM & 創意科學探究實作

 

台灣電力公司除役及選址溝通中心於112年8月8日與清大合作辦理「暑期科普夏令營: STEAM & 創意科學探究實作」活動,為暑期夏令營的第三場次,為鼓勵更多小朋友多接觸科普實驗,此次科普也增加了小六學生的參與。本場活動內容主題:張拉整體結構、發電面面觀、密度知多少、光學成像藝術探究等。

 

課程一:科普知識探索

(1)核廢練習貓+高低放網頁_互動式導覽系統學習

學員透過分組觀賞,互相討論後填寫科普評量,40分鐘內同組學員們以核廢練習貓+高低放網頁_互動式導覽系統的點選瀏覽,從豐富的科普影片中吸收核能及核廢相關知識,包括:發電的方式與原理、原子的構造、放射線對人與環境的影響、核電廠除役及核廢料的處理、乾式貯存設施、高放最終處置場、低放最終處置場。另穿插有獎徵答活動,加深學習印象。

 

(2)輻射劑量偵測

將多種具有天然輻射射源的物質,放置於「手提輻射劑量偵測儀」下方進行量測,透過螢幕上顯示,得知該物質的輻射劑量。學員親自手作量測,了解放射性輻射暴露的途徑與防護原則,有效遠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課程二:多重障壁工法介紹

課程介紹目前位於蘭嶼,用於暫時貯存低放射性廢棄物的壕溝障壁結構,進一步認識低放廢棄物的最終處置方式,台灣參照國際經驗,目前正在尋找低放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址(已有兩處候選場址:台東達仁、金門烏坵),並且規劃使用技術成熟的坑道處置方式,藉由人工與天然障壁所形成的多重障壁系統,有效圍阻或遲滯核種的外釋與遷移。

處置坑道利用多重障壁層層保護的方式,由外到內分別為第1層天然岩層覆蓋(約50公尺以上)>>第2層混凝土壁體(兩次坑道襯砌)>>第3層回填材料(約110公分厚)>>第4層處置窖並灌注填充材料(約50公分厚)>>第5層則是盛裝容器(55加侖鍍鋅鋼桶)。

 

課程三:澎潤土的吸水與阻水實驗/吸水材質的比較

 

 

學員動手實際操作澎潤土在注水後的變化情形,並觀察吸水與阻水的狀況。澎潤土裝填於透明管中,於透明管的一端注水並靜置一段時間,學員由透明管側邊觀察到澎潤土吸水膨脹情形。藉由吸水膨脹特性,與水接觸之澎潤土可完全將中間的空隙填滿,並與下方空間完全隔離。硬化後的澎潤土倒置,由透明管的另一端再注入水後,水將被完全的阻隔,而不會流到另一側。使學員更加深澎潤土施作於多重障障壁的安全性。

為了讓學員進一步對於吸水材質的更加認識,將多種不同的吸水材質,同時進行吸水比較,例如貓砂、太白分、玉米粉等,由於不同的特性,而有不同的吸附強度及附著性,產生不同的變化,有的吸水後結構鬆散,有的吸水後結構增強。進而了解在不同情況及不同用途,須依這些特性選擇最適合的吸水材質。